正當高雄進入艷陽高照、焚風肆虐的季節,接到侄子晨翰盛情的邀請電話,請我們參加他幼稚園的畢業典禮,典禮中他們要舞蹈表演,非常的精采好看,他已經可以準確地按照節拍、轉身拍手、變化隊形,言談中充滿自信與高興,尤其是學校將贈送一份禮物──畢業證書,晨翰笑得更是開心,我突然想到自己幼稚園與國小的畢業證書,老早就消失於地球、資源回收了。搬過家好像總會失去一些珍貴的東西。

 

  晨翰就讀「台北教育大學附小附幼」,我曾參觀過寬敞的校園,那小朋友親手種植的綠色蔬菜,以及琳瑯滿目充滿童趣佈置的教室,豐富而深具教育內涵,這倒是讓我留下美好的印象。還記得他回到田寮鄉下的阿公家,總是主動幫忙挖土拔草,澆水、摘番茄,看他戴著斗笠、穿著雨鞋穿梭在菜園中,真有幾分農夫的模樣。有一回他模仿挑水,堅持兩個小桶裝滿水才肯去菜園,認真得很逗趣,鄉下的田園風光,自然而純樸,或許正吸引著都市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吧!所以每次開車經過大崗山、燕巢、橋頭、楠梓,也會順便介紹當地的特色與農產,當他聽到左營高鐵站附近的半屏山,突然想起學校老師曾經說過「半屏山的神話故事」,然後要求有機會帶他上山,他想上去看看半屏山到底是什麼模樣?

 

  晨翰的純真可愛,不禁讓我回想自己的童年往事,那段就讀岡山「實踐幼稚園」,遙遠的歲月。或許對於五零年代的兒時玩伴可能早已無從記憶,可是我卻不知怎地好像電影倒帶般記憶猶新。

 

  實踐幼稚園顧名思義位於實踐村,附近的大鵬村、貿易十村、康樂新村的幼童,就近方便都會於此就讀,因此除了頭二天的接送,我們就三五成群地一塊上下學,安全無虞,自己走路反而方便省事,反正走幾步路拐兩個彎就到校門口了,不必麻煩父母。

 

  有的幼童初次上學,人生地不熟,陌生的環境往往緊張不安,如果又不見父母,不哭鬧不害怕也很難,所以總有一段難熬的過渡期,慢慢的適應。

 

  初次上學的難關,對於貿易十村二條巷的我們來說,是完全不困難的,左鄰右舍整天一起玩耍,光是同時上學的玩伴,就有小龍、我、格格、芳芳、阿英、邦珠、白妹、大頭、小偷、召梅、香香,人數眾多而熱鬧,尤其是全家老少薈集門口招呼上學,他們看著我們穿著「實踐幼稚園」的制服,嗓門大的直嚷「好可愛」、「好可愛」,我們會害羞,他們卻很興奮,二條巷熱絡像過節的景象持續好長一段時間。

 

  其實所謂的制服,不過是白底紅邊的小圍兜,看起來有點像麵包師傅的圍兜。在當時物力維艱、一切從簡的時代,也沒什麼好苛求的,反正我們要上學了,我們勇敢地踏出人生的第一步,每天充滿趣味與美好。

 

  實踐幼稚園約有四、五分地的範圍,一排教室座落其間,校園內的遊戲設施不比現在的幼稚園充實而多樣,即使我們祇有溜滑梯和盪鞦韆,一座會旋轉的圓形地球,還有一塊的空地讓我們奔跑馳騁。我們也會樂在其中的玩樂嬉戲,絲毫不會乏味無趣。

 

  幼稚園的陳老師負責我們大班的全部課程,她是公認有耐心、愛心、最好脾氣的老師,她說話溫柔清晰、字正腔圓、氣質高雅,我們都很喜歡她,也喜歡聽她講故事。唱遊課她總會先說一段童趣故事,再抽問幾個問題測試我們的理解程度,然後再教唱「小蜜蜂」、「兩隻老虎」等兒歌。

 

  寫字課就比較簡單、虛線的1234只要依樣畫葫蘆就可以了。如果練習一段時間仍然寫成歪斜1、大頭2、小肚3,大家就會笑成一團的糗他。同學之中綽號──鬥雞眼阿松,則比較誇張,他的眼睛總是歪斜一邊、數字1時常寫成“人”,10寫成6,歪七扭八地常被要求擦掉重寫,如果和他說話總會誤會他,以為他看著牆壁說話不看人,我非常地不習慣,他是我認識最奇怪的同學。

 

  唱遊課、寫字課、健身操,因為不斷重覆練習,所以很快地駕輕就熟。有一回公差到廚房,找負責廚房的蕭媽媽拿班上不夠的碗盤。突然聽到從班上傳出來的「小蜜蜂」,那輕盈愉悅像天使般的音籟,又見每位同學認真專注地唱和,彈奏風琴的陳老師,她鵝蛋般渾圓的側臉,竟神似縫紉機前我漂亮的母親,這一幕真令我感動,而我常處其中竟然渾然不覺。

 

  唱歌跳舞難不倒我,美勞課卻是我的罩門。有回和晨翰玩著賣水果的遊戲,他向姑姑借膠帶、塑膠繩,自行找出紙箱,把枕頭充當蘋果、芭樂,硬塞進紙箱,然後身手矯捷地膠黏、綑綁、郵寄、收錢,可見他的美勞課學習的相當熟巧。我還記得美勞課的第一堂課──紙飛機。就忙得我一頭大汗,雖然剪紙、折疊、黏接三個步驟就可完成,可是我無論如何使不上力,剪不開厚紙片,即使是完全按照老師教授的要領,也是一籌莫展。

 

  美勞課折騰我好多年,讓我視為畏途,一度以為手掌出問題而害怕母親擔心,三緘其口始終不敢明說,最後發現問題的關鍵--我是左撇子,我應該左手使剪刀才順手,由於一直都是右手寫字、右手拿筷子吃飯,所以遮蔽我左撇子的事實,怪不得我投擲棒球,一定要左手才丟得遠丟得準,找到了答案,豁然開朗,從此美勞課對我就是輕鬆愉快,簡單的一極棒啦!

 

  上課我們循規蹈矩,下課我們就是脫韁的野馬,我們會毫不猶豫的衝去溜滑梯,那是最刺激過癮的地方,我們魚貫地爬上廿幾道階梯,順勢直瀉而下,享受高速溜滑的快感,技術較為高明的同學,會在著地的瞬間半蹲站立,使褲子不致坐進沙坑而髒污,技術稍差的,屁股雖然坐進沙坑但也不會受傷,然後重新來過再溜幾次也不厭倦。

 

  有時候我們也會增加不同的趣味,幼稚園的圍牆邊栽種整齊的扶桑樹,結滿鮮紅美麗的扶桑花,以及青翠的綠葉,我們將溜滑梯改為搭乘飛機,所有乘客必須購買機票才能登機,扶桑葉就代表是機票,每一個人都要先摘樹葉再溜滑梯,所以一節下課短短的時間,我們就會坐上好幾趟飛機,來來回回次數越多代表越靈活聰明,因此男女老少、英雄烈女都會暗中較勁,比賽誰溜的最多次。

 

  偶而也會分成三、五人一組,像串燒、糖葫蘆般一起溜,自己選擇好朋友一組,所以越溜大家的情誼越深;或者在扶手處置放障礙物,唯有小心翼翼平躺著慢慢溜,才能不碰觸障礙物,順利通過,過程就像穿山洞般緊張刺激。我們總要玩到上課鈴聲響完,才意猶未盡地返回教室,等待下節再來玩。

 

  後來直到一名小班學生,未遵守規定,頭手先溜造成手肘的挫傷,幼稚園只好封閉危險的滑梯,任何人都不能靠近,本來下課我會一馬當先,衝到樓梯口負責收取溜滑梯的機票,突然晴天霹靂,不能再溜滑梯了。

 

  還好我們窮則變、變則通,總要找出新辦法,沒過多久我們改為駕駛飛機的新遊戲。這一不斷的推陳出新,又讓大家沉湎其中、樂趣橫生。

 

  說到駕駛飛機、觀賞飛機,對於空軍子弟的我們來說,是最熟悉不過。因為岡山是空軍基地,隨時抬頭都能見到教練機行列整齊地掠空而過,身著橘色空服的飛行員,他們像老鷹一般翱翔藍天,帥氣十足,是我們崇拜的偶像,所以我們模仿駕駛,在教室外圍環繞兜圈子,戰鬥機、噴射機、滑翔機、教練機,不同的機種就有不同的飛行英姿,我們張開雙臂,想像著飛機翱遊天際。我就是飛機,飛機就是我,嗡嗡嗡自由自在地飛著,感覺背後有股強勁的風,快速的將我們推向前方,如果再為飛機命名,「老鷹一號」、「天龍二號」、「飛虎三號」那又更是神氣,威風凜凜,好像衝破天際一樣,自我感覺良好。

 

  上學期間,除了下課瘋狂的玩耍之外,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點心聊天時間,小朋友祇要有得吃、有得玩,就能感覺幸福。陳老師彈奏風琴,我們精神抖擻地高唱兩首兒歌之後,正式開動。雖然祇有五片大餅乾和一碗熱牛乳,我們無不吃得津津有味。餅乾又香甜又酥脆,無論如何都比家裡的好吃,等到十分鐘,陳老師和其他老師回辦公室休息,就是我們的聊天時間,班上由安靜轉為熱鬧,我們時常互相交換不同造型的餅乾,喝著香醇的熱牛乳,邊吃邊聊,實在太完美了。

 

  小時候的冬天,我特別怕冷,所以我最喜歡到廚房,看著蕭媽媽燒水沖泡牛乳,或者熬煮豆漿,廚房煙霧瀰漫是最溫暖的地方。偶而蕭媽媽也會展現手藝製作包子饅頭,每當看著蒸籠熱騰騰的豆沙包子,廚房窗外更是擠滿我們這群小蘿蔔頭,垂涎欲滴地目不轉睛,又興奮又期待,雖然一人一個包子,我們賣力唱完歌後,安靜的等待開動,然後全班鴉雀無聲地,大口大口的吃,吃完包子又是愉快的聊天時間。

 

  廚房除了體型瘦削、忙碌能幹的蕭媽媽之外,她的女兒經常在身邊陪著,小我們二、三歲的模樣,眼睛睜著像葡萄,始終安靜不說話地看著我們,一對深酒窩像個小娃娃。誰知道五年之後,她竟然是我的同班同學,和我同年齡而我完全認不出來,直到國小畢業前夕才得知此事,讓我大感意外,竟也忘記詢問蕭媽媽的近況,以及對她的感念。

 

  活潑好動的孩子,祇要稍不留意就有悲劇發生。某日我和鄰居朱大哥在家裡,玩著彈簧床彈跳的遊戲,我們興奮的像兔子,比賽看誰跳得高、我蹦蹦的得意忘形,顧前不顧後,顧上不顧下的跳到床沿,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摔裂左腿骨,我疼痛哀嚎嚇壞了母親,她緊張的揹我到附近民間療法醫治,赤腳醫生誤以為脫臼,兩手拉著斷裂的腿又扯又扭,直到我臉色發紫才驚覺不對,再趕緊用三輪車載我到空軍醫院。這一折騰我差點賠掉了小命,所幸醫院將左腳打上厚重的石膏固定,不讓外力二度傷害,我吃足苦頭一個多月不能行走,更不能上學和同學玩,當時彩色的人生變成黑白,這一段心碎而傷痛的回憶,直到同學來家裡探視,看我用長型湯匙伸進石膏裡,不斷的抓癢,他們笑歪我也重新恢復了笑容。

 

  痛苦的時光總是漫長,快樂的時光卻是短暫,幼稚園的一年即將畫上句點,畢業典禮離別依依,我們這一群,卻因為從貿易十村二條巷玩到「實踐幼稚園」,再玩到「兆湘國小」,一路玩到底,所以絲毫沒有感傷的情緒,反而大家很快就會再見面,與其哭哭啼啼,不如歡喜以對。

 

  畢業典禮不到一小時就結束,一切從簡,我卻意外得到全校第三名的畢業獎,真是無上的光榮,人生的第一次糊裡糊塗地得獎,心中掩不住的高興,暗暗發誓,以後一定要發憤圖強、出人頭地。後來我力爭上游,積極參加各種競賽,也才漸漸體會原來得獎並非容易,所以我慢慢修正降低標準,「志在參加,不在得獎」、「提名就是肯定」、「失敗是成功的母親」等等,隨著年齡回首前塵,才驚覺當時得獎的可貴,可是獎狀早就遺失,想珍藏也不可能了。還好鉛筆盒、一打鉛筆的獎品倒是物盡其用,這倒是無需遺憾了。

 

  二年後,「實踐幼稚園」拆遷,遷移到大鵬村,更名為「大鵬幼稚園」,二條巷的弟妹們全都改上全新設備的大鵬,物換星移、人事全非,真是印證世間無常的道理,雖然如此,老師說的故事、同學的笑聲,早已烙印在我心中,當我提筆寫著「實踐幼稚園」的故事,一幕幕的童年往事清晰而緩慢的流動開來,像一首美麗的詩篇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ch1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