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龍航空班機緩緩地駛離停機坪,來到跑道的起跑點,開始加速、衝刺,窗外飄著濛濛細雨風景迅速地倒退,機首拉高衝向天際,耳邊是引擎轟隆隆發出的巨響,飛機第二次攀升已完全穿越厚實的雲層,來到雲端之上,連綿千里的雲海像雪白的山巒層層高低起伏,頗為壯觀。多年前到南橫健行,途經關山隧道所看見的雲海,流動翻滾儼如海浪,步行在雲霧中,深谷中的山嵐順著風勢往上飛昇,我置身其中宛如神仙,沉浸在天地間的靈氣裡,印象深刻猶如昨日,此時在天上的雲海雖然靜止不動又是另一番景致。

   

  我似乎可以感受到父親陪伴在我身邊,我們一起觀賞雲海,一起在藍天上翱 翔。雖然這一趟遠行是我人生第一次搭乘飛機,表面上好像肩負著父親回歸故土,實際上卻像父親帶領我們返鄉探親之行。過去總是我開車載父親到處遊覽看風景,唯獨這次卻似父親引領著我們步上他魂牽夢繫的歸鄉路,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情平靜而肅穆,環抱著父親的遺骨,感受他從前拖著老邁的身軀曳曳而行,孤獨的回到故鄉探望親人,頓時心中充滿不捨與沉重。

 

  父親是在1969年來到我們岡山貿易十村的家,當時我才十歲國小四年級,大妹七歲國小一年級,小妹五歲尚未上學。父親初來乍到和原先看見的照片一樣,五官端正、威嚴的外表顯得英俊挺拔,使我們印象良好,起先我們稱呼他叔叔,但一個多月來我靜靜地觀察,看他慈愛的一匙匙餵食小妹,我大受感動便改口稱他父親。果然他始終如一的將我們視為己出,恩威並施、有賞有罰,陪伴我們成長。

 

  他於1940年入黨,抗戰期間於四川成都擔任空軍財務出納官,勝利後重慶萬人空巷,蔣委員長坐著敞篷車接受全民的歡呼,當時電視出現人頭攅動的畫面,父親就會興奮的說他也夾雜在人群中,親身體驗戰爭勝利的果實。後來父親受命接收的任務,搭乘軍機直飛南京,親見戰火後的滿目瘡痍,當時戰敗日軍正待遣返,只要遠遠看見父親身著軍官制服、披著斗篷,一定必恭必敬、立正敬禮,父親威風凜凜感到無上的光榮。

 

  正當舉國歡騰期盼與家人團聚時,卻驚聞爺爺已故近月,家人怕影響公務未 及通知,也未見最後一面,天人永隔,父親繼南京大屠殺之後第二次痛哭失聲,悲痛難抑。1946年父親官拜中尉三級軍需官,就任於南京空軍總司令部,次年兒子毛毛出生,直至一歲多剛學會走路時,經常購買香蕉餵毛毛吃,當時來自台灣的香蕉香甜飽滿是難得的熱帶佳果,誰也未料不出兩年大陸風雲變色,被迫離鄉背井隨著國軍轉進台灣。

 

  思慮當時是否攜帶家眷來台陷入兩難,畢竟陌生的台灣情況不明,是否能遠避戰火?兵荒馬亂,人命有如草芥,確切的是父親必須離開才能活命,妻子留下也能安全無虞!主意已定他便積極採買米糧、布匹等日用品,約定三、五年就能闔家團圓。但始料未及兩岸相隔一別四十年,在台灣的父親經歷三七五減租、耕者有其田、十大建設等,經濟突飛猛進。家鄉的妻子卻歷經三五反運動、反右運動、大煉鋼鐵、人民公社、大飢荒以及十年文革。究竟妻子能否平安、逃過災難?在當時封鎖消息的情況下,父親內心非常焦急不安,隨著時間流逝,益發擔憂回去的機會越加渺茫,於是親繪一張歸鄉路線圖,詳細交待我家鄉的地理位置,囑咐我無論如何要將他的消息帶回去。同時也四處打聽在美國、香港的友人有關家鄉的消息,只要有任何機會絕不放棄。

 

  父親隨軍來台,先後服務於台北空軍總部、空軍指揮參謀大學、東港空軍基地,我整理遺物發現數枚紀念徽章及黨齡三十、四十、四十四、五十年的紀念狀和獎狀,他盡忠職守、認真負責也分別得到二支小功、九支嘉獎的獎勵。他時常強調為官清廉自守、公私分明,非分之財一文不取。據父親親口描述每月的發餉日他一定將帳目結算清楚,準時發餉,絕不耽擱大家的時間。尤其在除夕,他體會同仁領餉後要趕路回家吃團圓飯,總是忙得焦頭爛額,希望盡快完成,忙畢後早已雙腳麻木,必須依靠支撐物才能勉強站起來,獨自走近二小時的夜路,總要九、十點鐘才回到家,在村門口他大哥已等候多時,盼著他一起團聚吃年夜飯。父親常年就任公職,備極辛勞,晚年筋骨不適、臥床多年應是早年操勞之因。

 

  父親於1967年正式退役,並且在高雄市鹽埕區和朋友合開一間電器行,當他決定和母親結婚,以前的同事好心地提醒他,母親帶著三名幼兒的事實,父親卻執意要照顧孤兒寡母,這份情義是我們永遠報答不完的。父親住進貿易十村我們就開始增建房間,由原來的兩間房再加蓋飯廳、臥室、浴廁和讓我讀書的小閣樓。接著添購電視、冰箱、傢俱等等,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。

 

  父親烹飪的手藝比母親高明,光是魚的料理就能煎、炒、魯、炸變化多端,尤其是紅燒魚、糖醋魚更是拿手絕活,每一樣菜端上桌一定吃得見底半點不賸。父親很快就擄獲我們的肚子。假如我們又預約明天要吃麻醬乾麵還是蛋炒飯,他就會特別高興,代表我們捧場百分百,拐個彎誇讚他的廚藝。偶而他獲贈青木瓜,便做一道「青木瓜絲炒豬肉」或是用西瓜的白肉入菜,我們總會欽佩他料理的創意,吃後別有一番滋味。另外比較特別的是父親過年節的家鄉菜「什錦菜」,這是用十種季節性土生土長的蔬菜,包括黑木耳、胡蘿蔔、黃豆芽、豆苗、豆干絲、芹菜、藕片、冬筍、金針、香菇等色香味俱全,一大盤放在桌上。他告訴我們在家鄉過年大家忙碌而錯過吃飯時間,可以隨時蒸上饅頭配著什錦菜吃,營養均衡又不失美味。還有農曆年的早餐一定要吃「水煮寧波年糕」切片沾糖,象徵一年的吉祥好運、甜蜜永遠、步步高升。這多年養成的習慣,如果沒吃到什錦菜和白年糕就感覺少了過年的滋味。

 

  父親除了廚藝精湛,也承襲了南京的工藝絕技,為了安置家裡豢養的狐狸狗,他撿來幾塊木板拼湊敲打,沒兩下就完成一間「史奴比」狗屋,鄰居直誇牠住狗別墅 ,我們也感到很光彩,可是父親卻謙虛搖頭直說:「小玩意,沒什麼!」

直到某一年正逢兔年元宵節,他突然問我們是否玩過兔子燈籠?我們驚奇的望著他,別說是玩,連看都沒看過哩!「我來做一個給妹妹玩。」我們雖然笑得很開心,但從沒看他做過,八成只是隨口說說罷了。過兩天他帶回幾根細竹子、鐵線、色紙和砂紙,還有一把不知從那兒借來的柴刀。坐在小板凳上有模有樣地劈竹子、削細磨平,彎曲的部份則用蠟燭火烤定型,鐵線固定,漸漸完成兔子外型的骨架,包括內部燭台及困難度較高的兔頭成型之後,最後一道工序為兔子上彩裝,父親將剪成鬚鬚的色紙一層層黏貼,再加上提把,就完成一座獨一無二的「兔子燈籠」了,他耗費大半天辛苦完成,博得大眾的喝彩。那一年元宵節小妹提著燈籠最為風光,總是招來一群小朋友圍觀品頭論足。後來我到南京參觀「江蘇-秦淮燈會」發現兩座小兔子燈籠,兔子模樣稍為簡易、彩裝素淡,我照相回來讓大妹鑑賞,還是認為父親做的比較精緻細膩。往後的幾年元宵節一年難做一年,再想到父親當時不慎割傷、又被竹刺插傷,我們從此再也不忍心提出做燈籠的事了。

 

  父親平時很少串門聊天,閒暇之餘喜歡翻閱近代名人傳記文學,吃飯時習慣喝一小杯高梁酒,據他說南京冬天下雪時喝酒可祛寒,幫助氣血循環,可是他也從不多喝,偶爾邀我共飲總是被我拒絕,我不喜歡嗆鼻的酒味,沒想到他竟高興開玩笑的說:「這樣我的酒就沒人偷喝了!」後來發現父親來到貿易十村后犧牲幾件他個人興趣,過去他隻身在台閒雲野鶴,偶有朋友邀約打打衛生麻將,或到海邊釣魚打發時間,現在光是照顧活潑好動的我們就夠他忙碌了。有一回甚至透露他可以下水輕鬆救人的本事,可是我認識的父親從未見他游過泳,也沒買過泳褲,叫我如何相信?他說有段時期他常去游泳,有次不小心被捲進潛伏的漩渦,無論如何使勁都白費力氣,始終游不出來,萬一精疲力盡便會慘遭滅頂,幸好他急中生智學著木棍全身直立,隨順水流漂移不出力使力,頭出頭沒的瞬間迅速換氣憋氣,繞轉兩圈藉著水流的離心力將他甩了出去,終於自救成功。有時候總覺得父親深藏不露、大隱於市。

 

  1988年我開始接觸佛書,對於人世間的變化似有一番的體會,總覺得信仰是一個永恆的依託,若能夠和佛、菩薩結善緣,時常心存善念、行善積德,生生世世都有佛菩薩的加持和庇祐,豈不兩全其美?於是我將想法告訴父親,正巧佛光山即將舉行皈依典禮,星雲法師又是江蘇江都人,來自於南京棲霞律學院,也算父親的同鄉,參加皈依並讓菩薩保佑大陸的家人,這一番懇切的說明打動父親的心,他當下同意報名參加。

 

  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聖誕日,我們全家將一起皈依,這都要感謝佛菩薩的加持。父母恩重難報經有云:「父母恩深重,顧憐沒失時,吐甘無稍息,咽苦不顰眉。愛重情難忍,恩深復倍悲,但令孩兒飽,慈母不辭饑。」這段經文正是父母愛護子女的寫照,這一天是我最快樂的日子。可是出人意料,臨行前父親卻因感冒,突然反悔變卦,一時之間我左右為難,父親是革命軍官令出如山,說不去就難以轉圜,沒想到母親出面勸說:「你已經答應皈依,不可以欺騙菩薩!」父親覺得甚有道理,於是勉為其難的同意,全家一路聽著梵樂上佛光山皈依。

 

  皈依典禮之前,我們要先學習佛門弟子應有的基本禮儀,包括禮佛問訊、行住坐臥應遵守的規矩,以及齋堂如何持碗用筷、添飯加菜……等等,我們好像新學生,每一樣都得用心學習。我也隨時注意感冒的父親怕他過度不適,幸好佛光山的法師慈悲,發現父親彎腰禮佛非常吃力,就禮貌地請父親到旁邊休息,待皈依典禮再禮佛即可,真是阿彌佗佛,我的心總算放下一顆大石頭。典禮結束之後,我們每人一本皈依三寶證書,內容是佛門弟子的四弘誓願,記載著我們姓名籍貫、皈依時間及法名。我是修海、父親為修定,有了新的法名,感覺重獲新生,全家都法喜充滿,尤其是父親,他仔細端詳手上的皈依證書及背面的佛光山接引大佛,無限欣喜的說出內心話:「本來我心裡還犯嘀咕,感冒讓我在家休息不是很好?沒想到參加皈依,忘記吃藥感冒竟然痊癒,真好,現在又多了一個家──佛光山。」

 

  全家皈依三寶之後,好運出現,父親拜託同鄉李先生,探親順便到曉庄打聽消息獲得佳音。父親接到如獲至寶的家書讓他喜極而泣,闊別四十年朝思暮想的家妻依然健在,並且含辛茹苦照顧女兒以及三名孫子女,更日夜期盼父親早日回鄉團圓。我們全家正沉醉在這感人興奮氣氛中,父親卻對李先生說找錯人了,是兒子毛毛不是女兒曉東,詢問再三又比對照片,原來毛毛於六歲病故,父親離開時尚未知妻子已有身孕的消息,大家看著曉東姊姊四十歲的照片,神情姿態豪氣干雲像極了父親。父親想到盼著毛毛竟然人天永隔,忍不住傷心落淚,沒料到卻多個女兒又轉悲為喜,頓時百感交集,無論如何總算盼到思念的家人,接下來父親開始忙著書寫家書,並安排返鄉探親的相關事宜。

 

 

  同年的八月,父親首次返鄉探親,闊別四十年的家人能再見面恍如隔世,親朋好友聞訊而來,有聊不完的話題,熱鬧寒喧導致喉嚨沙啞,過了一個多月才逐漸復原。1994年中秋,父親藉著返鄉之便,帶著大陸親人到南京棲霞寺朝山禮佛,大媽虔誠的禮拜觀世音菩薩,原來多年前她曾經來寺求菩薩保佑夫妻能再見面,今天專程來此還願,父親也提及在佛光山皈依的情景,他也曾向菩薩祈求,如今心願得以實現,皈依的功德實在不可思議。此時棲霞寺的法師聽說父親來自台灣,而且還是佛光山皈依信徒,竟然當做自家人般熱忱接待,並特別以貴賓身分帶領大家參觀藏經樓,據悉一般外人是不能入內參觀的,這份情誼讓他非常的感動。

 

  我們也衷心希望,父親能卸下四十年兩岸分離所造成的自責和歉疚,這廿幾年風塵僕僕往返兩岸,將台灣的愛心帶回南京,讓大陸的親人了解台灣的情義,也順利辦妥孫子女的嫁娶以及整建曉庄舊有房舍,像一座寬敞氣派的別墅,雖然讓父親引以為傲的新宅,幾年後因為三校合併徵收而被迫拆遷,讓父親悲痛難抑,但經過奔走後補償金足以另購新屋,也算彌補部份的損失。1998年3月大媽、曉東姐和小霞來台旅遊一個月,我們盡地主之誼帶她們到旗津、西子灣搭乘渡輪, 也參觀難得開放的海軍軍艦,讓她們直呼不可思議 !又前往知名的阿里山、台中科博館、民俗公園,以及六龜、甲仙等風景名勝。父親更親自帶領參觀岡山空軍軍史館,詳細解說八年抗戰我空軍英勇的事蹟,以及當時他在重慶服役的故事。是日更恰逢佛光山恭迎佛牙舍利,我們在電視上欣賞精彩的片段,大家無不沉浸在佛光普照、法喜充滿的一片祥和氣氛中。多年後勤奮勞動的大媽病逝,適巧父親連續幾次進出醫院,我們深怕影響病情,一直不敢告知,只能默默為大媽設置靈堂誦經超薦,父親和大媽都是令人尊敬的典範。

 

  班機此時正穿過雲層,緩緩降落,南京的景緻映入眼簾`,灰濛濛的天空沁著冰涼的寒意,零度的低溫讓我們趕緊披上預備的雪衣,懷抱著父親的骨灰罐,雖然感覺些許沉重,但也感謝父親帶領我們回南京懇親,我輕聲告訴父親您的故鄉南京即將抵達,我已實現父親葉落歸根,並且永遠和大媽長相廝守的遺願。父親照顧著海峽兩岸的家人,無怨無悔的付出,責任已盡心願已了,我們永遠銘記在心。晚年父親年邁,母親和我們輪流分工照顧,再大的辛勞也是我們甜蜜的負擔,雖然不能報恩於萬一,但是父親以九五高齡,無病無痛地在睡夢中安詳往生,這真是最大的福報啊!我們永遠感恩父親,能和我們結下這一世美好的善緣,我們非常珍惜,也希望我心愛的父親永遠記得第二故鄉──台灣,這裡有著家人深深的懷念與祝福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ch1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